top of page
Matérialité Recherche-Création|物質性創作研究計畫

展覽|仍然 / 依舊 - 沒有場所的場所

14. 06 - 14. 08. 2022 新板藝廊古睖久古 , 莊馨怡








海是液態的夜

詩意經過了消磨與封存

留下來及手可觸的

只不過是一些感動不了人的感受

我們仍然/依舊無聲地描述著

海浪捲起抽走的那一片空

每一枚字在確定意義的同時 磨出刮痕

但它依舊安靜

它仍然是那個

乾淨 乾燥

保持沈默的那個什麼

比空無更容易留在心頭





仍然 / 依舊 - 沒有場所的場所

文|藝術家 ​古睖久古 & 莊馨怡



「仍然」還是不是個「依舊」?「再」是不是就意味著早已不「在」?「仍然 依舊(mê/me)」既不符應結構化的語法,也不是句⼦,卻有種表達後無以名狀的空缺感。這⼀片空⽩的回返,是為了抵達下⼀句話⽽無法避免的「等待」。話語就是有這種和主體決裂的潛⼒,讓說話者所⾝處的話語狀態,被⾚裸裸地展現出來,並利⽤呼與吸所產⽣的空擋,硬⽣⽣地斷開那由相似性所建立起的意義連結,繞過我們藉以認識世界的基礎。 ​

從走入展場開始,我們就準備好為這未知的空間,讓出⼀條可⾒卻⼜無法識別的移動路徑、⼀道離⼼的褶皺,⽽我們⾏走其上的地景,則透過種種微妙的⽅式形塑了我們。如此的觀展經驗在思維上是⼀種「仍然/依舊」(le même)的運動,通往那從未回到「同⼀」(l’égal)的重複。回眸時,過曝的時間(再 /不再)將裂變出讓渡的空間(在/不在)。⾏走的狀態被描繪成⼀步邁向未來⼀步落在過去,⽽卡在中間的⾝體連接⼀地與⼀地,近似古怪的路徑成為「沒有場所的場所(lieux sans lieux)」,時光在其間是純粹的表⾯,讓場所失去所有指涉的可能。


旅法藝術家 莊馨怡,關注記憶裡潛藏可觸卻⼜隱⽽不顯的「⽣痕」現象,透過物質主動給出的過渡狀態,推遲創作中可能會產⽣的意義詮釋,也使得原本固著的形式思維,產⽣感受上的綿延與纏崇。以此次展呈作品為例,輕透易脆的蠟片來⾃⼀個⽇常間單的⼿勢:碰觸,⼿指劃過液態的蠟後以指紋成形,透過指腹的灼熱感在空氣中具體凝結出幾層殼,那是逝去的⾝體撐起的空間,標⽰著缺席的存在 ;旅法藝術家 古睖・久古,則是透過重複且簡單的操作⼯序 - 綑綁、磨耗和刮掏,將作品中的物質特性延義成活體能量的消耗與轉換。在「就算這個假設是錯的」的態度中,默誦著⽤古⽂字發⾳的神話。使觀者在閱讀作品時,產⽣過往認知上的⼀點點困惑與⼀點點阻礙。​每⼀枚回歸地⾯的指紋、每⼀根細⼼呵護的樹枝,都隱隱地增強了「此曾在的缺席」。空氣中彌漫著的味道和微粒,讓細微的感知膠著在⼀起,我們那 因私密性被剝奪,⽽顯露出的不安全感,也在這「沒有場所的場所」中無限地延伸。⽽正是在如此不確定的狀態下,我們和前⼀位觀者巧遇了。




 

仍然 / 依舊 - 沒有場所的場所

14. 06 - 14. 08. 2022, 09h - 17h


新北市文化局 新板藝廊   

220 新北市板橋區

漢生東路166號3樓


本展參展作品由新北市文化局支持補助,於新板藝廊展呈。

© 原文發表於2023展覽「仍然/依舊_沒有場所的場所 」展覽專文、慢談會


Comments


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.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