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計畫

02. 08 > 30. 09. 2020   蘇澳冷泉藝術季

輕敲水面的反覆

阿里史溪現地製作作品計畫

tapoter.jpg

文|TEXTE

CHUANG HSINI

LIN YUTA 

這次莊馨怡、古睖久古遊駐於蘇澳的創作計畫 - 「輕敲水面的反覆 (Tapoter sur la surface d'eau) 」,延續著以往創作的基本調性 - 探詢一個持續處在某作用中的物質性。兩位藝術家分別以不同的物質(馨怡- 皂和石頭、古睖 - 棉花棒和木頭),在瀰漫著礦物味道的阿里史冷泉區,持續讓觀者處在「某作用中」。這無法用文字清楚辨明的「某...」,是藝術家透過物質材料所傳遞出的思維殘片,也是在創作過程中,那持續顯露的話語情境。

藉著「想要表達卻又說不出來的狀態」,來反思語言的有效性,菲爾南·德里尼(Fernand Deligny)在其文章 « Le symbolique et l’infinitif » 中,清楚地說明「語言」(langage)和「語言的」(langagier)兩者細緻的差異。對德里尼而言,「語言的」並不具有「語言」之結構性,反而會拖延「語言」的執行 (retarder l'accès au langage)。這種惱人的語言內部干擾,讓「想要表達」的意圖反覆地產生「定向(位)」作用 (beaucoup de réitéré - repères ET repères),其最終造成的話語形態就是「想要表達卻又說不出來的狀態」,是「語言的」,但又不一定需要語言(jouer tout seul)。因此,德里尼以法文 tapoter(反覆地輕敲)來說明這種沒有效、不連貫的「說話方式」。

在蘇澳冷泉展出的三件裝置作品裡(« 記/念 13 »、« 別夢-流浪記憶 »和« 考掘場 N°2079 »),可以感受到兩位藝術家反覆地在進行「某種」微調,為的是讓其創作語彙產生延宕與默然,在無效的語言(langage non-verbal)場域中,描繪出一幅幅「語言的」素描。

作品過程紀錄│PROCESSUS CRÉATIF
 
Hsin
莊馨怡, « 記/念 13 », In-Situ, 2020
CHUANG Hsin-I «Mémoire / Trace XIII»
記 / 念 13
播放影片

隨著阿里史溪冷泉脈湧的消逝,昔日洗衣場婦女浣衣聊天景象不再復見,洗衣舊址場域的空間彷彿被凝結在定格畫面裡,歷時性的時間彷彿被生長在溪石縫隙的植物取而代之,在同一個空間重拾中斷的湧泉,以同樣或是差異的速度,打開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時間線。 

  07.09.2020, 怡

Da
古睖久古, « 別夢-流浪記憶 », In-Situ, 2020
LIN YU-TA, « Rêve de l’autre »
別夢 - 流浪記憶
播放影片
古睖久古, « 第2079號考掘場 »,In-Situ, 2020
LIN YU-TA, «Parcelle No.2079 »